查看原文
其他

为孟姜女立碑,合适吗

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-06-09
近日,一块写有“孟姜女哭倒长城处”的石碑,引起了部分网友的关注。孟姜女真的在此处哭倒了长城?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有关人员回应称,该石碑位于山海关区“天下第一关”景区内。而石碑设立的目的,“在于推广孟姜女传说相关的文化”。

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石碑(图片来自网络)

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,和牛郎织女、梁山伯与祝英台、白蛇传一起,被并称为民间四大传说起,经过了上千年的流传,如今可谓是家喻户晓、耳熟能详。

但既然是民间传说,不管是孟姜女其人,还是所谓的哭倒长城的情节,并没有确凿证据。事实上,相关历史研究已经证明,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故事版本,也是不断地改造加工、添枝加叶的结果。

正如很多网友质疑,为在虚构的人物传说立碑,是否合适?会不会对公众造成误导,损害历史的真实性、严肃性?

当地回应称,立碑是为了推广相关文化。接下来,还将举办孟姜女文化保护成果展,孟姜女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。

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,诠释了一段反抗封建苛政、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佳话,它所蕴含的对爱情、家庭、忠诚等价值观的推崇,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,有值得宣传推广的价值。

石碑所在地,和孟姜女传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,1993年前后还修建了一座孟姜女院。将这一民间传说,当作重要的文化遗产来进行宣传和推广,当然无可厚非,也有利于文化传承。

但树碑立传,毕竟是一件严肃的事。传承文化、推广民俗,理应建立在尊重历史、尊重事实的基础上。

从碑文来看,上面没有“传说”、“相传”等注释,以“孟姜女哭倒长城处”的字样来进行标识,可能会给游客形成误导,让大家误以为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,立碑之处,是真实的发生地。这不仅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,还可能对公众的历史认知造成混淆。


当地卖力地宣传孟姜女传说,甚至为之树碑立传,无非也是想将其打造成重要的文旅IP,吸引游客打卡,带动旅游业发展。

问题在于,脱离史实,凭空捏造出一个“孟姜女哭倒长城处”,如此来争夺文化资源,顶多能够起到噱头效果。如果没有真凭实据,故事无法“讲圆”,又如何挖掘其文化内核?又如何让游客买账?

为孟姜女立碑的操作,很容易让人想起之前火热的故里争夺战。一些地方打着文化传承的旗号,试图争夺甚至垄断名人故里、故居,上下五千年的那些知名人物,都成了“哄抢”的对象。

争夺正面人物的故里也就罢了,连西门庆这样的争议性人物,故里也被争来争去。“哄抢”的地方太多,以至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够用了,于是开始争夺起子虚乌有的传说角色来。

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热播后,多个地方开始借势宣传是“哪吒故里”,让人啼笑皆非。

不管是为传说中的孟姜女立碑,还是赤膊上阵争夺名人故里,本质上都是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,是变相地蹭名人引流。

在文旅行业内卷的背景下,各地都在寻找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,纷纷打出“名人牌”,将历史传说、名人故事,打造成本地基因的文化IP。

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的路径,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在于,在包装文化资源的过程中盲目跟风、用力过猛,最终话题、噱头有了,但历史文化的严肃性荡然无存。如此包装出来的文旅IP,自然缺少深度,也很难收获一致的好评。

为孟姜女立碑引发的争议,也是一记警钟。文化遗产不是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”,在推动文旅行业发展的同时,要尊重历史、尊重文化的原真性,避免文旅资源的开发庸俗化、低智化。



撰稿:熊志

编辑:韩小乔 蒙国锐


—————   推荐阅读   —————


遥远的阿勒泰为何觉得近?

谁来守护孩子的“腕上安全”



星标☆“安徽时评”

及时接收最新推文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